今晚精准一肖一码

  • 我买这公司其实有个小秘密

      时隔5年后,我重新阅读《巴菲特致股东的信》(早年是致合伙人的信),目的在于优化、巩固自己的投资体系。

      对于读者来说,一方面,可以看我是怎么完善自己的体系的,另一方面,一些巴菲特的内容,大众虽然听得滚瓜烂熟,但却可能被误读了,我会把它们剥开揉碎给你们看。

      需要说明:我发现,对巴菲特很多误读都是由于翻译不准、或者没有理解上下文造成的,所以一方面,我觉得有必要时,会把英文原文放上去。

      另一方面,后面的翻译,大多是我重新翻译过的,以准确传递意思为主(而非全部翻译/字面翻译),也许你会跟我一样,因为这一点而有意想不到的额外收获。

      翻译:2002年,GEICO经营得太好了,以至于我们要掐自己、确保这不是做梦,大幅增长、利润优秀、续保上升、生产力大幅提升,而且这些趋势在2003年初还在持续。

      GEICO的案例,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“优秀公司遇到困境,在竞争优势依旧的背景下,最终找到出路、重回正轨”的案例。

      就在上一篇,我还分享过,当时巴菲特和GEICO的CEO因为公司的增长停滞——尤其是大量营销费用投入带不来业绩增长——而头痛不已。

      这种情况我印象中持续了2-3年时间,终于在这一年,GEICO重回正轨,继续成为巴菲特年报中的宠儿,一直持续到2021年。

      是的,你没看错,勤劳的我已经把巴菲特的信又看完一遍了,我自己有一种再一次升华的感觉,不少投资的东西,想得更明白了,后面都会分享出来。

      2、如果一家公司遇到了困境,盯着它的竞争优势,如果没有明显恶化的迹象,在合适的价格买入,然后耐心等待更清晰的结论出现。

      一个寡妇,去报社刊登亡夫的讣文,别人告诉她1个字2毛五,她说那就“Fred Brown 死了(died,1个词)”(一共3个单词,不能再少了)

      别人又告诉她,7个单词起卖。寡妇说,那就改成“Fred Brown 死了,出售高尔夫会员(英文词是7个,为了阅读效果,我翻译了很多)”。

      巴菲特很擅长用这些稀奇古怪的笑话,让我们形象地理解他想传达的意思,我想这一段,哪怕是我的奶奶,都能理解这老头说的“成本意识”是个什么东西,我奶奶会用一个字来概括,那就是“抠”。

      我在前面的分享中,说过巴菲特对于“成本控制”的看重,被很多人给忽视了,我们更喜闻乐见的是强大的可口可乐、美国运通这样的公司,稍微了解一些他的人还会知道喜诗糖果等。

      他自己也是这样以身作则的,老人家一辈子节俭(当然我们不一定要完全像他那样),将总部的人数和费用压到极低。

      一方面,就像买股票,你买入的东西的价值,是一个不精确的、持续变动的东西(正因为这样,我们需要护城河),他可能会变大、变小、甚至会突然消失。

      但你付出的价格,却是实打实的、无法更改的东西,所以在这方面,要格外小心,因为一不小心,钱就出去了,但好处(也就是价值)没捞着。

      公司经营也是一样,收入不可能持续增长,甚至有可能明天收入突然就没有了,但公司所有的成本,却是实打实“稳步提升”的,生意好的时候你注意不到,生意不好的时候,才知道控制成本的重要性。

      另一方面,商业世界中,其实很少有我们津津乐道的“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”,暂时“领先半个身位”倒是经常有,“持续性”这个事儿,是真的很难确保。

      既然是“暂时领先”,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往前跑,除非你有一些别人怎么努力也做不到的事情,否则你的浪费,就意味着竞争对手的领先。

      总之,成本控制要从理念抓起,从小事做起,最终这一点一滴的节省,就汇聚成一家企业强大的竞争优势来源。

      关于这一点,有鲜活的案例,最近网上流传万科的一封内部邮件,大概是这样的:

      标题中“节衣缩食”4个字,说明了一切,而这份对总部的要求文件(注意是总部),就是这家公司自上而下的成本意识、危机意识的体现,对这一点,我是非常认同的。

      中国的城市化远没有结束,大都市化最多也就在上半场,未来在房地产开发领域,还有很多施展的空间,更不用说万科目前的市场份额远不到10%,“长坡”从来不是万科的问题。

      要承认的是,如今的风向,让人难以完全弄明白房地产开发未来的走向,但有一点是明确的,也从来没有变过,那就是我们“一直被告知、却从未当回事儿”的:

      在坏孩子频出的行业,不得已的打压会让好孩子的日子也不好过,但是态度正确、方向正确的好孩子,会活下去,也大概率会重新活得好起来。

      翻译:在投资股票方面,我们的预期是每一笔投资都效果不错,因为我们聚焦在那些财务稳健、竞争优势强大、由诚实且有能力的管理层操盘的生意上。

      从伯克希尔过去38年的投资经历来看,盈利(数额)和亏损(数额)的比例,大约是100比1.

      前半部分,我认为巴菲特有点夸大了,这在他多年保持一致的表述中,是一个很少见的“自大”,在更多的场景、更长的篇幅中,他强调的是自己经常会犯错,有时候也会犯重大的错误。

      由于这种“老子最、从来不犯错”的表述,我印象中在信中就只出现这一次,所以我更愿意把这一段的重点,放在强调那些生意的特点部分(财务、竞争优势、管理层)。

      换句话说,除非我在其他地方能找到巴菲特说自己投资“不会出错”的证据(至今我没找到),我把这里的自大,看做是对“生意选对,成功率高”的夸张说法。

      我记得网上有人拿这一点,传播的说法是:巴菲特投资成功的概率极高,100次里面大概就失败1次。

      但这明显是对原文的错误翻译,原文中写的是“gains…exceeded losses by…100 to one”,反映的是盈利数额和亏损数额的关系,而不是盈利次数和亏损次数的关系。

      这里,其实蕴含着一个微妙、但非常重大的事情,那就是:投资里面,我们需要大多数时候都做对吗?

      我的看法是:真正重要的是,从一笔成功的投资中,你能赚到多少钱,而非你成功的概率有多高,举个例子感受一下。

      假如你有100万,10家公司各投了10万,假如你的成功概率只有30%,也就是选对了3家公司,10年以后,这3家公司股价都翻了10倍,而其他7家公司,都亏损了80%后出局。

      成功概率只有30%,一个投资者经过认真努力,是有可能取得超过50%成功概率的;

      再比如,既然这3家比较优秀,你大概率分配钱时会多分一些,你可能在这3家都投了15万;

      还有,很少有人会让自己70%的持股亏10年、亏80%以后才认赔出局,等等。

      但这些假设里,也有比较严格的部分,具体来说,关键是你选了3家10年翻了10倍的公司,这也是不容易的。

      所以,投资者最应该做的事情,是努力找到那些可以让你的本金有巨大增长的公司,我们当然会犯错,但是比起犯的错,成功的那些更重要。

      关于这一点,巴菲特在后面的信里,至少又提了两次,到了相应部分的时候,我们再来看看他的说法。

      翻译:企业所处的环境,不可能是平静如水、毫无意外的,盈利不可能平滑地增长,当然了,券商提供的材料里面是会的。

      查理和我不仅不知道我们的生意明年能赚多少钱,我们甚至不知道下个季度他们能赚多少钱。

      对于那些声称他们知道未来会怎样的CEO,我们持怀疑态度,如果他们总是能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,我们会觉得这里面一定有鬼。

      我印象中,这是巴菲特信中第二次提出对未来一年、一个季度盈利预测的看法,第一次,他提得比较隐晦、没有这么直接,这里是他第一次,清清楚楚地提出他的看法。

      这个看法提得,让很多人有点尴尬,打开任何一个股票论坛,你会看到很多人在预测企业明年、甚至下个季度的业绩情况,紧接着就是铺天盖地的“超过预期”、“不及预期”等让你眼花缭乱的声音和论证。

      另外,这些帖子下面,永远不会缺少观众,认同的、质疑的、提出自己“独立看法”的,热闹非凡。

      而且这种气氛是如此热烈,很多时候,你会发现自己会一下子被吸进去,忍不住也想要上去说几句。

      毕竟预测又不犯法,而且万一预测对了,够自己吹嘘好长时间,截个图,以后吵架的时候都用得到。

      巴菲特这几十年的信中,对这一点的前后观点是比较一致的,在这些信中,偶尔能看到“预计增长明年还会持续”这样的表述,但这更像是一种模糊的、对于未来业绩变动方向的表述。

      我似乎从来没有看到巴菲特在信中,对伯克希尔整体或某家公司的业绩,做出明确的增长数字预期。

      从另一点也能琢磨出这一点,巴菲特不止一次在信中提到,他从来不要求下属公司提供“预算”。

      但是,这些企业明年能赚多少钱、下个季度能赚多少钱,他认为,如果给他们提供预期和要求,这种压力早晚会让CEO们去试图伪造数字。

      这一点,也提醒我们注意,对于那些持续能够达到预算的公司,可能是要多留一份心眼的,我过去分析过的企业中,伊利和海天是符合这一特点的。

      但也要说明的是:“达成预算”也有可能是因为企业的地位比较强势,报表相对可控,但如果一家公司的地位一般,却总是能达到目标,就需要投资者提高警惕,这不是什么好信号。

      小结一下:猜企业明年甚至下个季度盈利这个事儿,还是别干了,虽然很刺激。对于没有强大行业地位的公司,如果总是能达成目标,需要提高警惕。

      风险提示: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,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,据此买卖,风险自负。

      2022年雪球财富日志,收录了百位知名基金经理的投资哲学。如果你身边有对投资感兴趣,但无从下手的投资新手。

   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